3月20日上午,我院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一流本科暨新硕士点建设研讨会”。
校长施卫东,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蒋乃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顾菊平,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佟家栋,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傅康生,辽宁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崔日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竺乾威,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院长左学金,南通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张二震,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南通大学特聘教授徐康宁出席研讨会。教务处处长丁锦宏、研究生院院长朱俐、人文社科处处长丁卫泽、经济与管理学院相关领导、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科研骨干、各学位点负责人参加活动。开幕式由蒋乃华主持。
施卫东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现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基本情况,对学校和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未来发展给予深切希望。
顾菊平对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希望各位专家能够给出宝贵意见,并希望学院能够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找出短板,抓住机遇,推进教学资源的建设。
与会专家对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一流本科暨新硕士点建设研讨会进行研讨。研讨会由左学金主持。
我院院长姜朝晖向与会专家们介绍了学院一流本科与硕士点建设的现状。与会专家纷纷对经济与管理学院取得国家一流本科暨新硕士点建设表示祝贺,并提出了宝贵且中肯的建议,他们表示期盼学院越办越好,学科建设更上一层楼。
佟家栋认为,成功办好一个学科,除了要有办学特色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傅康生认为,一要抓紧专业建设,将思政建设融入学科建设;二要专业细化过程中加强专业融合,要加强基础性课程建设,把具有时代性和专业性的基础性课程和具有实验性的课程有机结合;三要规划好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崔日明提出学科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要了解服务战略需求,提升专业品质;要带动专业水平提升,增强辐射作用;要注重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并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竺乾威对硕士点建设过程涉及到的问题提出宝贵建议。他认为,首先是定位问题。要依据学校性质和设置课程,明确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其次是组织问题。在一个学院组织里,要选择优秀的老师,明确自己的学科特色。最后是师资问题。学科建设需要配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同时也要发挥校方的作用,对学位点建设给予有效支持。
左学金认为,在新学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吸引好学生和老师。一方面要吸引好的学生,随着我国学科的不断创新,教学内容要响应国家治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学校要吸引好的老师,学校需大力支持,给予教师相匹配的薪酬待遇,营造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氛围。
徐康宁对一流学科建设提出几点希望,要了解人才培养的内涵、集中资源、重视本科人才的培养;要鼓励学科的交叉,整合不同的学科特点。
张二震认为,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本科教学,同时要有自身的专业特色,老师们要融入学生圈,多参加学生活动,以开放的思维来办专业硕士。
(文:张红倩、李天天/图:邓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