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的背景及起因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走向胜利的政治法宝。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爱国主义”、“红色基因”、“革命老区”等关键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南通作为重要的红色基地之一,保留有众多像如皋高明庄、如东南坎、如东何家灶等的革命老区,且大部分历史遗址保存较好。此外,南通当地也有许多参加过各种战役的抗战老兵居住在此。早在2005年,学院就开启了“铁军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并延续至今,形成了红色党课、寻访老兵、青少年军校等多个颇具特色实践项目。而在2017-2018年度,学院学生党支部以革命精神传承为切点,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提升组织生命力为目标,在不断完善创新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对整个体系的教育主体、教育模式及宣传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实现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四个转变”,为往后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机制。
二、创新的内容
(1)由被动受教向主动汲取转变
图|学生党员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活动 图|课余时间组织看望老战士
传统的党课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且教育成果难以持久地融入实际的工作和生活。针对这一现象,学院学生党支部一方面将红色因素融入到党课教育中,邀请抗战老兵、南通新四军研究会专家担任主讲人,在保留原有校内授课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主题党日活动、参观纪念馆、名家讲坛等具有互动性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能够将原本难以理解、吸收的内容形象化、具象化,在实际体验中达到扩充学生党员历史知识,深化情感认同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党支部给予学生党员部分资源与资金支持,鼓励、指导其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开展如寻访抗战老兵,革命老区调研等活动,由被动的“坐着等”转为主动的“走去听”,充分激发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升了组织内教育工作的实效。
(2)由抢救史料向传递精神转变
图|“红传行动”项目组开展活动 图|“红传行动”项目组调研革命老区现场
近几年来,支部学生党员紧扣“新四军”、“抗战老兵”等关键词,结合特殊时间节点,奔赴南通各地寻访抗战老兵,抢救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逐渐发掘吸收了蕴涵在其中的丰沛革命精神财富,并在校内通过各个平台进行分享。
在2017-2018年度期间,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前期成功试点青少年军校的基础上,逐步组建起以学生党员为主、入党积极分子为辅的“红传行动”项目组,开展少年儿童红色精神传承的宣讲教育工作。项目组的成立也间接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学生党员受教育后精神内化及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程度上来,实现“输入”与“输出”的良好循环。此外,学院学生党支部今年与南通新四军研究会深化合作,为学生党员在南通革命纪念馆争取到了志愿讲解员的机会,在帮助学生党员获取锻炼机会,展示良好精神风貌的同时,也进一步了扩大红色教育的辐射范围,逐步迈向红色革命精神全年龄段传递目标的实现。
(3)由克隆教育向精准教育转变
图|各司其职-与如东高明庄居委会沟通 图|各司其职-担任纪念馆志愿讲解员
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学院学生党支部按照党员的性格、党性修养及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类,因材施教,为其安排合适工作,分阶段、有秩序的完成相关活动。目前,学院学生党支部逐步构建起一个良性循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党员培训机制。在开展红色传承项目过程中,党性修养较高、经验积累丰富的学生党员主要负责史料的后期编辑整理及宣讲的主讲,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相关经验、知识不足的情况下,更多的承担了寻访抗战老兵、积累素材的工作。而在内部又根据个人特点分出二至三个小组,各司其职,责任明确,切实提升每个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参与感与参与度。
(4)由线下传播向线上学习转变
过去,学院学生党支部偏向于通过以线下为主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党员实施教育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实际效果不佳。而在2017-2018年度,学院学生党支部更多尝试利用传播速度更快、受众平台更广、形式内容更多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党员教育。通过红色革命精神、历史事件与当前政策方针解读的有机结合,辅之以相关的影音、图片等资源,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对于微信、QQ等宣传阵地的不断完善,也成为了党支部与党支部、学生党员与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间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大力弘扬正能量的优质平台,极大增强了整体的生命力。
三、主要成效及经验启示
2017-2018年度,学院学生党支部始终坚持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来谋划和推进党建工作,通过“党建+”红色文化的模式,把学院已有工作和做法进一步提升、规范、加强,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党员参与“红传行动”项目的积极性,引导党员先行先试,发挥榜样标杆作用,影响和带动普通同学共同参与,并形成反向监督。此外,借助环节式、阶段式的活动设计实现了对党员党性修养、综合素质等多方位的提升,切实避免了短期教育带来的弊端。“红传行动”项目实施以来,多次受到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关注报道,获得了“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志愿者寻访千名抗战老战士优秀团队”、“江苏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十佳使者”等多项省级荣誉。
(1)珍贵的红色文化让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更具有感染力
革命传统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学院学生党支部通过系统性的设计,逐步建立起“寻找-继承-发扬”的三级体系,让每位学生党员都能够亲身融入到各个环节中,切实解决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动力不足的问题,补足精神之钙、强化担当之责,从而大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进程。
(2)精心的活动设计让党员党性修养锤炼更达到全方位
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内容建设与仪式建设并重,积极结合时代背景,组织开展多样的“红传行动”特色活动,如“铁军精神进校园”、寻访革命老战士、青少年军校、革命纪念馆志愿讲解、“红传讲堂”等,让教育成为学生党员可视感的文化、可触感的信仰。通过让学生党员自主开展相关工作,充分激发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并帮助其实现理论教育到实际应用的转化。此外,针对性的模块分组也不断推动党员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实现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3)多样的宣传阵地让党员教育培训效果更扩大辐射面
学生党支部意识到要开展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必须要善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依托QQ、微博及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发布时事政策动态、支部活动内容等。学生党员因此得以及时共享图片、视频等资源,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教育内容的辐射面。